秦州杂诗二十首·其十二
杜甫〔唐代〕
山头南郭寺,水号北流泉。
老树空庭得,清渠一邑传。
秋花危石底,晚景卧钟边。
俯仰悲身世,溪风为飒然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南郭寺坐落在山头,寺中有一眼泉水名叫北流泉。
古老的柏树为空庭增色添彩,清澄的渠水流遍全县。
秋花开在危石下面,傍晚的景色就卧在废钟旁边。
俯仰之间触发了身世的悲慨,溪风飒飒为我发出凄凉的感叹。
注释
南郭寺:位于秦州城东南约三华里的慧音山北坡,今尚存。
北流泉:在南郭寺内,因泉水北流而得名。今存泉井一眼,水味甘甜。
老树:南郭寺庭院有古柏两株,今尚存活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萧涤非.杜甫诗选注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98:117-120
2、
韩成武 张志民.杜甫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262-272
创作背景
《秦州杂诗二十首》是杜甫到秦州(今甘肃天水)后所作的大型组诗。唐肃宗乾元二年(759)秋天,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,开始了“因人作远游”的艰苦历程。他从长安出发,首先到了秦州。在秦州期间,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,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,统题为“秦州杂诗”。据末首末二语,可知这组诗是以诗歌来代替书札的,大概是寄给朝廷旧日同僚。
此时是“安史之乱”的第五年,李唐王朝虽已收复,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军的铁蹄下呻吟,中原战火正炽,西北边境烽烟迭起,关辅又饥,确实是国不堪国民不聊生。在此时,仅以左拾遗身份任过京官的杜甫,离职携眷西行,流寓
简析
《秦州杂诗二十首·其十二》是一首五言律诗,咏秦州南郭寺。诗的首联点明地点,山寺与水一静一动,相得益彰;颔联进一步描绘了寺院的幽静,既展现了自然之美,也体现出寺院的历史底蕴;颈联继续写景,氛围凄清;尾联则直抒感慨,面对如此幽静的美景,他不禁俯仰身世,此时溪风飒然作响,似乎也在为诗人叹息。整首诗语言清新,意境冲淡,诗中以细腻之笔描绘出一幅南郭寺及其周边环境的幽静画面,并寓含身世之慨。
杜甫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 1338篇诗文 2730条名句
流夜郎赠辛判官
李白〔唐代〕
昔在长安醉花柳,五侯七贵同杯酒。
气岸遥凌豪士前,风流肯落他人后?
夫子红颜我少年,章台走马著金鞭。
文章献纳麒麟殿,歌舞淹留玳瑁筵。
与君自谓长如此,宁知草动风尘起。
函谷忽惊胡马来,秦宫桃李向明开。
我愁远谪夜郎去,何日金鸡放赦回?
早梅
柳宗元〔唐代〕
早梅发高树,迥映楚天碧。
朔吹飘夜香,繁霜滋晓白。
欲为万里赠,杳杳山水隔。
寒英坐销落,何用慰远客。
后宫词
白居易〔唐代〕
泪湿罗巾梦不成,夜深前殿按歌声。(湿 一作:尽)
红颜未老恩先断,斜倚薰笼坐到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