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丹五首·其一
冯琦〔明代〕
百宝阑干护晓寒,沉香亭畔若为看。
春来谁作韶华主,总领群芳是牡丹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雕花围栏在清晨为牡丹抵御着轻寒,(让人不禁想起)当年在沉香亭畔,唐玄宗和杨贵妃是怎样观赏牡丹的呢?
春天到来时,谁成为了美好春光的主人呢?统领众多花卉的,当属那华贵的牡丹。
注释
阑干:栏杆。
韶华:美好的时光。常指春光。
简析
这是一首咏牡丹的诗。首句“百宝阑干护晓寒”借雕栏护春寒暗喻牡丹得天独厚,次句“沉香亭畔若为看”化用唐玄宗沉香亭赏牡丹典故,三句设问“春来谁作韶华主”引出牡丹为百花之王的结论,末句“总领群芳是牡丹”以判词作结,彰显牡丹的雍容华贵。
冯琦
(1558—1603)明山东临朐人,字用韫,一字琢庵。万历五年进士。授编修。累官礼部尚书。疏请停矿税,征还各地税监,不果。又极陈士子崇佛教之弊,请约禁。卒谥文敏。有《经济类编》、《宗伯集》。 50篇诗文
兴隆卫书壁
王守仁〔明代〕
山城高下见楼台,野戍参差暮角催。
贵竹路从峰顶入,夜郎人自日边来。
莺花夹道惊春老,雉堞连云向晚开。
尺素屡题还屡掷,衡阳那有雁飞回。
闽有带鱼
《五杂俎》〔明代〕
闽有带鱼,长丈余,无鳞而腥,诸鱼中最贱者,献客不以登俎。然中人之家,用油沃煎,亦甚馨洁。尝有一监司,因公事过午归,馁甚,道傍闻香气甚烈,问何物,左右以带鱼对,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。大称善,且怒往者之不市也。自是每饭必欲得之,去闽数载,犹思之不置。人之嗜好无常如此。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闽所作带鱼鲊,通间人辄索,而闽人贱视此味,常无以应之也。
岳阳纪行
袁宗道〔明代〕
从石首至岳阳,水如明镜,山似青螺,蓬窗下饱看不足。最奇者墨山仅三十里,舟行二日,凡二百余里,犹盘旋山下。日朝出于斯,夜没于斯,旭光落照,皆共一处。盖江水萦回山中,故帆樯绕其腹背,虽行甚驶,只觉濡迟耳。
过岳阳,欲游洞庭,为大风所尼。季弟小修秀才,为《诅柳秀才文》,多谑语。薄暮风极大,撼波若雷,近岸水皆揉为白沫,舟几覆。季弟曰:“岂柳秀才报复耶?” 余笑曰:“同袍相调,常事耳。”因大笑。
明日,风始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