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魏十六还苏州
皇甫冉〔唐代〕
秋夜沉沉北送君,阴虫切切不堪闻。(沉沉 一作:深深)
归舟明日毗陵道,回首姑苏是白云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秋天沉沉的夜色下送君归去,蟋蟀鸣声切切不堪入耳。
明日你将乘船回毗陵,到那时,回首姑苏,所见将唯有一片白云。
注释
苏州:隋开皇九年(589)改吴州为苏州,以姑苏山得名。大业初复为吴州,又改吴郡,唐武德四年(621)又改苏州。
沉沉:形容夜色浓重。
阴虫:秋季鸣虫,指蟋蟀。
切切:形容虫的鸣声凄切。
毗(pí)陵:隋大业及唐天宝、至德时,曾改常州为毗陵郡。
姑苏:苏州的别称。
白云:意为友人去后只剩下一片空虚感觉。
赏析
这首送别短章,写得明白晓畅而又感情深挚,历来为人们所传诵。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伤感,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、孤独和惆怅
“秋夜沉沉北送君,阴虫切切不堪闻”这两句写诗人在秋夜沉沉的晚上,听着蟋蟀(即“阴虫”。南朝宋颜延年《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》:“夜蝉当夏急,阴虫先秋闻。”)切切的鸣叫声,想到自己明天就要与友人分别,心情异常沉重。
在写法上,这两句真切地写出了送别时那种黯然神伤的环境,通过环境的烘染,把即将离别的愁绪表达得婉转有致。“秋夜”,点出送别的时间。秋天气氛肃杀,特别是在秋天的晚上,本来就容易勾起对朋友的思念,而偏偏在此时,自己
创作背景
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到常州来拜访他,返回苏州时,作者乘船送他,此诗即写于当时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周啸天.《唐诗鉴赏辞典》.北京: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,2012:981
简析
《送魏十六还苏州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诗中前两句实写,写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;后两句虚写,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,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。这首诗以虚写实、虚实结合,拓展了诗歌意境,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,表达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,也流露出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、孤独和惆怅。
皇甫冉
皇甫冉,字茂政。约唐玄宗开元五年(公元717年)出生,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(公元770年),润州(今镇江)丹阳人,著名诗人。先世居甘肃泾州。天宝十五年进士。曾官无锡尉,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,终左拾遗、右补阙。其诗清新飘逸,多飘泊之感。 234篇诗文 17条名句
从军行七首
王昌龄〔唐代〕
烽火城西百尺楼,黄昏独坐海风秋。(独坐 一作:独上)
更吹羌笛关山月,无那金闺万里愁。
琵琶起舞换新声,总是关山旧别情。
撩乱边愁听不尽,高高秋月照长城。
关城榆叶早疏黄,日暮云沙古战场。
表请回军掩尘骨,莫教兵士哭龙荒。
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
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
大漠风尘日色昏,红旗半卷出辕门。
前军夜战洮河北,已报生擒吐谷浑。
胡瓶落膊紫薄汗,碎叶城西秋月团。
明敕星驰封宝剑,辞君一夜取楼兰。
玉门山嶂几千重,山北山南总是烽。
人依远戍须看火,马踏深山不见踪。
咏史
李商隐〔唐代〕
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。
何须琥珀方为枕,岂得真珠始是车。
运去不逢青海马,力穷难拔蜀山蛇。(运去 一作:远去)
几人曾预南薰曲,终古苍梧哭翠华。
更漏子·玉炉香
温庭筠〔唐代〕
玉炉香,红蜡泪,偏照画堂秋思。眉翠薄,鬓云残,夜长衾枕寒。
梧桐树,三更雨,不道离情正苦。一叶叶,一声声,空阶滴到明。